2025年6月30日至7月3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的教师韩松随同江门市粮食安全联合调研组,辗转新会、鹤山、开平、恩平、台山等地,开展为期四天的粮食安全体系深度考察,与政府、企业代表共同探寻“侨乡粮仓”的现代化密码。
一、智慧粮仓:探访侨乡储备科技前沿
在新会中心粮食储备库,调研组走进浅圆仓群,氮气气调系统的控制屏显示粮温恒定20℃±2℃。“这套系统使得仓储损耗率降至0.8%,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负责人指着覆盖全市87个库点的智慧监测平台介绍。下午在恩平中心粮库,低温储粮技术更令人震撼。仓内寒气弥漫,-5℃环境实现“以冷控虫”,完全替代化学熏蒸。“绿色储粮覆盖率已达100%,科技正在塑造‘广积粮’的新内涵”,技术员的话语在冷雾中回荡。

二、产业脉搏:粮食增值的转化现场
开平产业园区:在嘉士利饼干生产线上,智能生产线每分钟封装120袋,金黄饼干如瀑布倾泻;在开兰面粉车间里,蛋白质精准调控技术把小麦转化为26种专用粉;在东古百年酱园内,5万吨非转基因大豆在陶缸发酵。恩平丰穗加工厂:10座烘干塔吞吐热浪,“日处理300吨稻谷,终结阴雨霉变风险”。鹤山新桥路应急配送点:30平方米空间储备50吨粮油,“15分钟应急配送圈”覆盖10万市民。”


三、应急协同:共筑大湾区智能化屏障
台山展现粮食物流智慧网络:在禄归华田农业基地中,无人机掠过3000亩丝苗稻田,光谱数据实时回传云端;在台城粮食中转库里,千吨货轮在西江鸣笛,“江海铁联运”枢纽年吞吐50万吨;在江门市发改局座谈会上,蓬江、江海两区联合发布《粮食应急保障白皮书》,“粮食企业-科技公司-高校合作共享平台”与区域应急协作机制为粮食“调得动”“用得上”提供制度保障。
四、调研收获:行走的粮食安全课堂
四天行程,经济学者下乡,在粮仓触摸储备技术的革新、在车间见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力,感受粮食安全体系的时代脉动。回到校园讲台,经济学者带回的不仅仅有调研笔记,更有粮库氮气储粮实景视频、智能生产线机械臂舞动景象、丝苗米基地无人机巡田图片,这些都将成为最鲜活的教学素材。田野调研正是经济学者丈量时代的标尺,学术研究因此获得扎根大地的力量。我们期待更多师生走进产业基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绽放光芒。
供稿:韩松
初审:弓媛媛
复审:李凯杰
终审:彭尚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