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经济学硕士学位
学科代码:0201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经济学及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水平基础上,经过硕士学位课程学习,培养掌握系统的经济学专业知识、熟悉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运用经济史学方法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研究生应达到的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学科的成果及其发展方向,掌握基本的数学分析工具和计量方法,知识面宽、结构合理,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实际经济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二、学科简介
经济史专业硕士点2006年取得硕士生招生资格,2009年正式开始招生。导师组现有导师4人,其中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导师3人,在读博士1人。
本学科点导师长期关注中国及河南省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及河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学科导师组成员近年来在《经济经纬》《河南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统计与决策》等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完成省级课题7项。
三、研究方向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以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不同时期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等,探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重点关注国有经济、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与调整等领域的问题;
2.区域经济史:以河南省经济发展历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关注河南省经济特色与重点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可以结合学生的基础和特点进行调整;
3.金融史:以1949年以来中国货币、信用、金融及其制度变迁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的形成、发展和演变。
四、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以导师指导和本学科老师集体培养相结合为原则,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以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为主体的导师负责制培养机制。
2.鼓励自主学习: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根据课程特点灵活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等的训练和培养。
3.文献阅读与科研导向:根据学科特点,要求研究生大量阅读经典文献,在此基础上,坚持研究生培养的科研导向机制,要求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工作。
4.跨学科学习:鼓励研究生选修其他学科与专业的课程,扩大知识面。
五、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优秀毕业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因故不能按时毕业者可申请延期。必须修满不少于53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得低于36学分,其他培养环节5学分,学位论文12学分。第一、第二学年完成必修、选修课程,第五学期前完成中期考核,第三年完成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关于提前毕业与延期、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等的具体详细要求,参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处相关规定。
六、课程设置
详见附件。
七、其他培养环节
1.专业实践安排在第4学期,可通过社会调查、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方式进行,实践结束后需向导师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报告。合格者记2学分。
2.学术活动共2学分。在学期间必须参加或听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8次以上,合格者记1学分;中期考核前完成1次以上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合格者记1学分。
3.文献阅读1学分。中期考核前写出不少于8篇读书报告交导师评阅,合格者记1学分。
八、考核方式及要求
学位类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以下均含闭卷、开卷)、笔试结合课程论文、笔试结合口试、笔试结合实验设计等;非学位类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口试、课程论文、课程论文结合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等形式,具体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经考核合格,学位类课程达到75分及以上可获得学分,其他类课程达到60分以上可获得学分。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生在中期考核前应补修四门本科主干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补修课程以及补修方式由各培养单位自定。补修课程采取闭卷考试,达到60分为合格,不记学分,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九、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
2.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阅读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做出文献综述和选题论证报告,经导师和导师组长审核同意,在第2学期末确定论文题目,第4学期提交开题报告进行论文开题,第5学期写出初稿,并提出中期报告,第6学期论文定稿。
3.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尽可能结合科研任务,选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或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的课题,说明所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拟解决的问题、拟采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资料情况、技术手段或试验条件、工作进度、预期成果等。导师和专家组应对学位论文选题严格把关,加强对论文写作的指导和监督。注重培养研究生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学位论文内容应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新意。硕士学位论文应做到概念准确,推理严密,语意通达,数据可靠,结构完整,有新的见解。具体要求遵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执行。
4.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指定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
(二)学位授予
经济史专业研究生修满培养计划内所要求的最低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则准予毕业;经培养单位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学位授予按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及学位管理相关文件执行。
十、主要阅读书目
1.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道格拉斯·诺思,上海三联书店,1991
2. 西方世界的兴起,道格拉斯·诺思等,华夏出版社,1999
3.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罗纳德·科斯,格致出版社,2014
4. 经济分析史,约瑟夫·熊彼特,商务印书馆,1996
5. 世界经济千年史,安格斯·麦迪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7. 剑桥欧洲经济史,M·M·波斯坦等,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8. 剑桥美国经济史,斯坦利·L·恩格尔曼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 新美国经济史,杰里米·阿塔克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0. 美国货币史(1867-1960),弗里德曼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1. 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厉以宁,商务印书馆,2006
12.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许涤新等,人民出版社,2005
13.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吴敬琏,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14.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林毅夫,上海三联书店,1994
15. 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田国强、陈旭东,中信出版社,2016
16. 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周淑莲等,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17. 河南经济发展研究(2015-2016),郭军,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18. 当代中国金融转型的回顾与反思,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9. 期刊: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研究、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等。
院系负责人签名 导师组组长签名
院系公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