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

保研经验分享(1)|这份「政策变革年」保研实战经验助你上岸

发布日期:2025-10-02  点击:[]

李嘉诚

经济学院经济学(经济计量方向)

拟录取学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方经济学

undefined

个人荣誉

2022-2023学年校二等奖学金

2023-2024学年校二等奖学金

2020-2023学年校优秀学生干部

2023-2024学年校三好学生

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023年康乐忆享暑期“仰暮计划”优秀志愿者

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省级三等奖

2024年校优秀团员

2024年校优秀青年志愿者

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

2024年经济学院青马工程培训“合格成员”

202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202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校级挑战赛二等奖

2025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明学生

保研经验分享

一、前期准备:用「三年规划」夯实保研基础,早做准备早受益

保研绝非“大三突击”的短期战役,而是需从大一开始布局的“持久战”。想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核心在于围绕“学科基础、英语能力、信息储备、科研竞赛”四个维度持续发力,避免临近申请时才发现“缺这少那”。

1.学科成绩:守住「绩点红线」,规避「挂科雷区」

绩点和专业排名是保研的“硬通货”,几乎所有院校的推免筛选都将“无挂科、高绩点”作为基本门槛。从大一开始,就应重视每门专业课的学习:课前预习课本重点,课上紧跟老师思路(尤其是专业课老师补充的考点延伸),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复盘错题。

不必追求“每门课都满分”,但要确保“整体绩点稳步提升”——如大一夯实基础,大二冲击专业前10%,大三稳固排名,这样才能在申请时掌握“主动权”。记住:绩点是“入场券”,没有这张“门票”,再优秀的竞赛和科研经历也难有用武之地。

2.英语能力:不止“过线”,高分更具竞争力

英语四六级成绩是保研的“必选项”,而非“加分项”。许多院校在夏令营/预推免中明确要求“六级425分以上”,部分顶尖院校甚至将“六级500+”作为筛选面试名单的隐性标准。

建议从大一下开始准备六级:每天固定1小时背单词、练听力,考前1个月集中刷真题(重点突破阅读和写作,阅读占分比最高,写作可总结“通用模板”但需结合话题灵活调整)。不要满足于“过线”,尽量提升分数,这将在后续申请中助你“甩掉一大批对手”。

3.信息储备:主动“打破信息差”,避免政策变动时措手不及

不少同学保研失利,并非因“实力不足”,而是因“信息滞后”——如不清楚本校推免政策变化、不了解目标院校申请时间,最终错过关键节点。

我的信息收集方法是:

从大二起,定期咨询同专业的学长学姐(了解本校推免名额、筛选规则,及目标院校的申请偏好);

关注“保研论坛”“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学院官微”等平台,及时获取推免政策、夏令营通知等信息;

加入2-3个靠谱的保研交流群(如本校保研群、目标专业保研群),群里常分享“最新通知”“往届经验”,助你避免“踩坑”。

4.科研竞赛:优先选择「权威赛事」,有能力则追求「学术输出」

竞赛和科研是保研的“加分项”,但要“选对方向”,避免盲目跟风。

竞赛方面:优先参加教育部公认的权威性赛事(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这类竞赛的获奖经历认可度高,能直观体现你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科研方面:若有精力,大二、大三可主动联系专业课老师,申请加入课题组(哪怕仅负责数据收集、文献整理等基础工作);有能力的同学还可尝试撰写小论文(如将课程论文打磨成学术短文),即便未发表,完整的论文初稿也能在面试时展现你的“学术思维”。

核心原则:“质量>数量”,与其参加10个无关的校级小比赛,不如专注1-2个高含金量的赛事或科研项目,这样更能提升竞争力。

二、夏令营/预推免:政策变革年的「破局攻略」,这3件事决定成败

今年不少院校取消夏令营,导致预推免门槛大幅提高。想在“僧多粥少”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是做好“信息搜集、文书准备、复试冲刺”三件事,每一步都需谨慎对待。

1.信息搜集:多渠道发力,不错过“隐藏机会”

预推免申请时间短、节奏快,一旦错过目标院校的报名时间,只能等明年。除了常规的“院校官网”,还可利用以下渠道:

小红书、知乎:搜索“XX院校预推免经验”“XX专业保研攻略”,许多学长学姐会分享“报名时间、材料要求、面试流程”等细节;

浏览器:用“XX大学2024年预推免通知”“XX学院推免接收办法”等关键词搜索,及时捕捉最新通知;

学长学姐:直接询问上一届申请过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了解“今年是否取消夏令营”“预推免是否扩招”等关键信息,助你避开“无效投递”。

建议制作“信息表格”,记录目标院校的“报名时间、材料要求、复试时间”,每日更新进度,避免因“遗忘”错过机会。

2.文书准备:“量身定制”才加分,这些细节不容忽视

文书是院校了解你的“第一印象”,必须精心打磨,避免“模板化”。核心文书包括以下几类:

个人简历:控制在1页内,突出“绩点排名、竞赛获奖、科研经历、核心技能”(如英语分数、软件能力),用“数据”代替“空话”(如“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比“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更有说服力);

个人陈述:准备500字、1000字、1500字三个版本(不同院校要求不同),内容围绕“为何想读研”“本科做了哪些准备”“未来研究计划”展开,重点体现“你与目标专业的匹配度”;

套磁信:写给目标导师的邮件,格式要正式(开头问候、结尾致谢),内容突出“你的优势与导师研究方向的契合点”(如“我本科参与过XX课题,对您研究的XX方向很感兴趣”),避免“群发式套磁”;

证明材料:提前扫描身份证、四六级证书、竞赛获奖证书、成绩单等,按院校要求整理成PDF(命名清晰,如“XXX-竞赛获奖证书-数学建模省级二等奖”),避免提交时手忙脚乱。

3.复试准备:“专业课+时政+英语”三维突击,模拟面试是关键

复试是“临门一脚”,不少同学因“准备不足”在此失利。复试准备需围绕三个核心:

专业课复习:聚焦目标专业的核心课程(如经济学专业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梳理“高频考点”,同时结合“经济时政热点”思考,避免只背课本不联系实际;

英语准备:提前写好1分钟、2分钟、5分钟的中英文自我介绍(熟练背诵,避免卡顿),同时准备“日常问题”和“专业相关问题”,每天花30分钟练习口语,保证表达流畅;

模拟面试:找2-3个一同保研的同学,模拟复试场景,记录自己的“卡顿点”“表达漏洞”,反复改进——真正面试时的“不紧张”,都是靠考前无数次“模拟”练出来的。

三、投递+拟录取阶段:用「策略+心态」稳赢,不到最后不放弃

预推免投递和拟录取阶段,考验的不仅是“实力”,更是“策略”和“心态”。做好“广投递、稳心态、慎选择”,方能最终上岸。

1.投递策略:“广撒网+分层投递”,为补录留足机会

不要只盯着“冲刺院校”,也不要“只投1-2所稳妥院校”,建议采用“分层投递”策略:

冲刺院校:1-2所比自身背景稍高的院校(如双非投211,211投985),尝试“冲一冲”;

稳妥院校:3-4所与自身背景匹配的院校(大概率能进复试、录取概率高),作为“保底”;

保底院校:1-2所比自身背景稍低的院校,避免“无学可上”。

同时,只要时间不冲突,“准允复试的院校都尽量参加”——许多院校有“补录名额”,即便初试排名靠后,也可能通过复试逆袭;多参加一次复试,就多一次“上岸机会”。

2.拟录取选择:结合“个人需求”,不盲目追求“名校”

拟录取阶段可填报3个平行志愿,选择时要综合考虑“院校层次、专业实力、导师方向、地理位置”等因素:

想继续读博:优先选“专业实力强、导师资源好”的院校(哪怕院校层次稍低,科研平台更重要);

想直接就业:优先选“地理位置好、行业认可度高”的院校(如一线城市的院校,实习机会更多);

纠结不定:多与本科老师、学长学姐交流,听取建议,但最终决定权在自己——选择没有“绝对对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心态调整:沉住气、不焦虑,“坚持”就是赢

此阶段易陷入“焦虑”:看到他人收到拟录取通知,自己却还在等复试结果;担心“保底院校录不上,冲刺院校没希望”……

我的调节方法是:每天固定1小时“放松时间”(如散步、听音乐),避免满脑子都是“保研”;多与一同保研的同学交流,发现“大家都在焦虑”,反而会减轻心理压力;同时告诉自己:“已经走到这一步,无论结果如何,之前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放弃。”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保研之路或许坎坷——可能因政策变革打乱计划,可能因复试失利感到沮丧,可能因等待结果焦虑失眠,但请相信:每一次熬夜复习的深夜、每一次修改文书的耐心、每一次模拟面试的坚持,都在为“上岸”积蓄力量。

愿所有为保研拼尽全力的你,都能在最后收到那句“拟录取通知”,抵达理想的彼岸——你的努力终将开花结果,我们终有光明的未来!


编辑:李嘉诚

初审:弓媛媛

复审:李凯杰

终审:彭尚先


上一条:保研经验分享(2):高绩点+真科研,用“扎实”赢过“丰富” 下一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学习导师制指导意见

关闭